爱呆呆范文网,文案写作帮手
爱呆呆范文网报告 校园心理健康自查报告

校园心理健康自查报告

时间:2023-12-16 00:07 下载全文

校园心理健康自查报告(精选3篇)

校园心理健康自查报告 篇1

一直以来,大学生都认为是受命运青睐的天之骄子,具备了各方面的良好素质,是优秀的代名词。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潜伏着心理危机。比如,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情绪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等等。

与众多大学生一样,我在这过去的一年里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刚刚考上大学,每一个大一新生都会有一种自豪感,我也一样。兴致勃勃的来到了自己考上的大学,对一切都感觉那么新奇,看着偌大的校园,不时发出“好大啊”的感叹,让那些路过的学长学姐们都笑了起来。可现实却与理想完全是两回事,来到学校后,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有那么多,让自己感觉有点受挫。等到军训过后开始正式上课时,打击更大了,大学的教学方式与高中完全不同,在高中的优越感完全消失殆尽,加上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与学习时间的分配不合理,第一次考试就让我几近绝望,那一段时间实在非常痛苦。幸好,我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好,这和我的性格有关吧,高中也都是自己面对挫折,有什么事情不喜欢与人分享,也不会告诉家人,这不但没让我产生心理问题,却让我有了调节心理问题的能力。

说到性格,高中的老师都会在我的评语中写上“不善言谈”,这一点让我的父母十分担心,担心我将来自己在大学,在社会上如何立足。其实,这一点我并不担心,因为不并不是想他们想的那样,我只是不喜欢和自己不熟悉的在一起交流。在高中时这还不算什么,因为高中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也没什么。但来到大学后,接触的都是四面八方来到学生,生活习惯有许多差异,不知道与人交往就成为我的障碍,因此,我朋友特别少,但是,我有好朋友。我不需要那种见一次面就和你称兄道弟,当有困难时见不到人的“朋友”也不需要这边电话听着你的秘密,那边挂了电话就当笑话讲给别人听的“朋友”也许我交朋友的要求太苛刻了吧,但是只要是我认定的朋友,我就会一心一意的对他们好。

感情方面,只遇到一次挫折,在我良好的自我调节下也没有影响我正常的生活,只有学习上的压力让我一直很苦恼,虽说压力可以成为动力,但是,我是一个不喜压力的人,只有自由的空间下才能让我很好的发挥,也许是我还没有调节好。缺乏自信,自卑感强,情绪低落,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有障碍,这些心理问题,我应该只有缺乏自信这条还需改进。

遇到挫折与问题一要学会改变,性格有时很难改变,但不是不可以改变,要学会尝试,学会自我调适。有时也可以通过改变情境来调节自己心情。设定确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努力实现,寻找成功的感觉,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失败,要不断告知自己,经历就是财富。也可以尝试适当表达情绪,合理宣泄情绪。在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前,不但要能理解别人,也要正确认识自己,能给自己合理定位。

学会学习。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不同。在学习目标上,已从“为升入大学而奋斗”转变为“如何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学习要求上,再也不是局限在“所有课程得高分”上,考虑更多的是掌握专门知识与能力,培养高级全面素质;在学习的自主性上,中学生主要依靠教师安排学习活动,自主性很少,大学生则主要靠自己安排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范围大;从所学内容来看,中学少而浅,大学多而深;从学习方法来看,中学生自学时间少,大学生自学时间多;从思维方法来看,中学生多表现为模仿、记忆以及对知识的一般理解,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多,深层次理解多。新生学习应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按时按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此外,要有计划、有系统地阅读课外专业书,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学会撰写论文,甚至在高年级形成一定的研究方向。

学会交往。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我意识、心理保健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应学会与人交往。大学生在交往中应坚持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平等待人等原则,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同时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交往中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人,而应真诚地赞扬和欣赏别人。如果一定要批评人,也应先表扬后批评或者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与人交谈时,要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因为倾听本身就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这种对他人的尊重,无形中就会满足对方自尊心的需求,赢得对方的好感,加深彼此的感情。大学生还应把握交往的度。人际交往上的“度”是指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所需要把握的方向、深度、广度等。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交友一定要有原则,谁该深交,谁该浅交,谁该拒交,要做到心中有数。大学生交友的广度也应适当。圈子太窄,疏远了可交的益友,有碍正常交往;范围太大,必将分散自己的精力,影响学习。

校园心理健康自查报告 篇2

当下,农村中小学的心理问题复杂严重,亟待实施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师关注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建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业的师资,以期有效地改变农村心理健康薄弱甚至空白的落后现状。

一、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现状

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我”意识。这方面有个性上的问题,如内向、孤僻、任性、自私;有来自意志品质上的问题,如懒惰、意志薄弱、依赖性强;也有来自情绪方面的,如暴躁、厌学、冷漠等等。

这方面的心理问题有来自家庭的,如叛逆、依赖心强、不独立、蛮横;有来自学校的,如刻薄、嫉妒;也有来自社会的,如打架斗殴、上网成瘾等等。

这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厌学、逃学、旷课、上课无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二、积极探索有益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途径

要有实际作为,先改头脑,要实施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先得让相关人员改变意识,从观念上加以转变,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育行政领导要有意识。教育行政领导要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教育应有的内涵之一,从而纳入整个教育体系,并且从物质、师资等软硬件上加以配备及完善。第二、强化学校相关负责人的意识。学校相关负责人要提高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让教育回归人的本质,也让心理健康教育回归课堂,而不仅仅是课程表上欺上瞒下的一个象征性的文字符号。第三、教育者要有意识。教育者要能够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使自己走向专业化的心理教育的道路,丰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论,注重心理训练的实践以及案例的反思总结,这也是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坚实而有效的一步。第四、家长要有意识。在这一点上,学校是家长产生意识的助推者。学校应适时组织家长学习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尤其对于留守学生的监管人而言,无论定期举行家长会或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背景,还是有关训练心理发展的活动、方法都要与家长进行讨论,进而制定方案。

第一、做好专业教师的培训。学校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大投资,在本校培养至少一名专业的心理教师。第二、做好各学科教师的延伸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及训练的方法,有效地控制好自己的教育行为。第三、做好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教师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愉悦的心境,和稳定平和的情绪投入到教育中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第四、做好评价工作。学校要建立包括各学科教学成果、师生的情感体验、健康水平测试等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第五、做好各学科的渗透性教育。各学科教师要打破学科概念,发掘本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适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第六、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角色,他既是管理者,又是陪伴其成长的朋友,与学生的交往最为密切。因此,班主任的工作一定要勤、细、实、巧,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根据不同学生地不同心理问题,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健康高尚地各种文体活动,演讲比赛,团队活动,给学生心理发展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并可通过橱窗、板报、专栏、手抄报等方式营造健康和谐的的校园文化环境,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其活动能力,集体生活与人际交往能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把爱当做心理教育的催化剂、灵丹妙药,你会发现走进学生心灵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掘社会、学校、家庭的爱的教育资源,实施爱的教育,营造 爱的氛围,让感受爱与奉献爱成为每个教师的工作方式和每个学生的生活方式。总之,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急需我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做好从无到有的工作,之后不断的健全与完善,使之在农村中小学加以推广与普及,这样才能给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份关注,一份希望,也才能给无数农村学生以一份关爱,让他们健康成长。

校园心理健康自查报告 篇3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表(身体)轻里(心理)的现象,小学心理问题较少受到重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为此我国已明确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口号,学生的心理素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根据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这个比例略低于国内外文献中所估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但基本接近。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陈永胜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10―15%,情绪方面问题约在10―20%之间等等。在这里我们不能得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地区的结论,因为每个研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不尽一致,或者说每个研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价标准不同。但仍可得出两点结论:

1、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我们既要对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发生率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中排第二、第三位。这二者都是情绪方面的问题。冲动倾向是指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这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密切关系。如果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过分满足,就易养成孩子任性、固执及情绪易变的特点。造成恐怖倾向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从小娇生惯养而形成了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往往表现为只要一个人就会焦虑或对于本来不需要恐惧的东西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等等。其次,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形成也与应试教育下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儿童人格和个性的培养有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没能在家庭和学校里学习到对付挫折和困难的办法,就易情绪失调。

对人焦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四,主要表现在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说了什么总是想不开,在人际关系上容易产生焦虑。对人焦虑过强的学生往往没有魄力,缺乏组织能力,搞不好人际关系。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人焦虑的产生一和学生普遍较任性、固执、依赖性重有关,二和学校教育忽略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有关。

自责倾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五。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各个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中存在很大问题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原因有: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习成绩好作为孩子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校园心理健康自查报告.doc

将文本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打印,也可以【点击这里收藏】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