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小班儿童如何与陌生人保持距离和不随意跟随陌生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鼓励幼儿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能够在遇到陌生人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并及时报警、寻求帮助。
教学内容:
1.陌生人是什么,为什么不随意和陌生人走
2.保持距离的方法
3.遇到陌生人时该如何做
4.报警和寻求帮助的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老师向幼儿们介绍陌生人是什么,问幼儿们是否知道陌生人是什么。通过问题导入幼儿们对陌生人的认识。
2.正式学习(25分钟)
(1)陌生人是什么,为什么不随意和陌生人走
通过幼儿们的实际经历和简单故事的讲解,让幼儿们了解到陌生人是指不认识的人,不熟悉的人。陌生人可能会做出一些伤害、骚扰等不良行为,所以我们要保持距离,不随意和陌生人走。
(2)保持距离的方法
老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幼儿们介绍一些保持距离的方法,如:在公共场所要和父母、老师、朋友等人在一起,不要离开他们的视线范围,不要跟随陌生人等。
(3)遇到陌生人时该如何做
老师通过讲解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向幼儿们介绍遇到陌生人时应该采取的措施,如:保持冷静,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要随意跟随陌生人,及时报警、寻求帮助等。
(4)报警和寻求帮助的方法
老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向幼儿们介绍报警和寻求帮助的方法,如:认识110报警电话,会报自己的姓名和住址,向警察反映陌生人的情况,及时跟随老师、父母、警察等人走。
3.巩固(10分钟)
老师让幼儿们分组进行小游戏。游戏规则是:老师模拟陌生人,让幼儿模拟遇到陌生人的情况下该如何应对。通过游戏巩固幼儿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4.回顾(5分钟)
老师与幼儿们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幼儿们在生活中能够注意自我保护,并且及时向老师、家长等人寻求帮助。
教学评价:
1.教师观察幼儿们对陌生人保持距离和不随意跟随陌生人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的掌握程度。
2.收集幼儿们的反馈意见并提供建议以改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