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原文: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子翼何故?”,“儒生曰:‘以为并学学问,以旁观人事。’”孙权曰:“吾观先生温文尔雅,明发诸机,必当显达于时,自为鄙薄,何也?”儒生曰:“敢问公子,尝闻夫子之言:‘志士不立毛发,‘思想要高远,心胸要开阔,方能成就大事。"
孙权劝学翻译:
在《三国演义》的第十一回中,孙权问一位儒生:“你为什么要学习?”儒生回答道:“为了了解各种学问,以便更好地观察人情世故。” 孙权认为这个儒生文雅谦和,头脑聪明,一定能够在当时成为显达的人物。但是为什么他自己却过于自谦呢?儒生回答说:“恳请公子教导,我曾听闻孔子的话:‘志士不立毛发,’意思是一个人的思想要高远,心胸要开阔,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孙权劝学文言知识总结:
1. “温文尔雅”:指文雅温和,具有修养、文化和涵养。
2. “明发诸机”:指具有聪明才智,能够洞察事物的真相。
3. “显达于时”:成为当时受人尊重和崇拜的人物。
4. “自为鄙薄”:自认为平凡不起眼,不值得被尊重或赞扬。
5. “志士不立毛发”:指真正的志士心胸要开阔,不会被一些细节或小事所迷惑或影响。
6. “思想要高远”:指思想要超越平凡,站在未来的角度思考问题。
7. “心胸要开阔”:指应该有广阔的胸襟和宽容的心态,能够容纳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8. “成就大事”:指能够取得重大的成就,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