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菲律宾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考察报告
为贯彻陈耀邦部长访菲的农业合作协议,部农机化管理司组织了农机企业家考察团,于1999年8月28日至9月11日访问菲律宾,并就农机技术合作问题进行了综合考察。考察团由部农机化管理司组织了中国常柴集团及所属东风农机集团公司、常林机械集团、四方集团、湖北佳华机械公司、湖南耒阳插秧机厂、辽宁海城三鱼泵业有限公司、国能集团、山西大同齿轮厂等8家农机制造企业的代表共16人组成。在菲期间,通过与菲农业部、贸工部投资署,菲华商联总会、菲工商总会的会谈和沟通,实地考察了有关试验研究、教学机构,参观了有关重点农业区和农机生产企业,得到较大收获。随团带去并赠送给菲农业部的8台套共14件农机具的现场作业演示,也受到了菲政府及有关部门官员、农机销售商及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此次访问,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及经济商务参赞处的大力支持,为各企业家在菲寻求技术经济合作和开展农机产品的商贸活动提供了与菲各界人士广泛接触、沟通的机会,使这次成功的访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菲律宾农机制造、销售服务及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及农业概况。菲律宾共和国由7109个岛屿组成,总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其中吕宋、棉兰老、萨马等11个主要岛屿占总面积的96%,山地占总面积的65%,森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0%。菲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6.6℃,5~10月为雨季,11--4月为旱季,每年6~11月多台风。全国有7450万人,其中华人占2%~3%。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2/3以上。工业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基本上没有重工业。六十年代后期实行开放政策,经济得到很大发展。1998年菲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经济部门产值在GNP中的比重分别为18.5%、33.8%、43.1%。
在菲1261万公顷农用地中,稻 田380多万公顷,旱田(主要是玉米田)314万公顷,经济作物用地(主要是椰地)307万公顷。稻田主要集中在中吕宋和维萨亚地区,可灌溉稻田的稻谷产量每公顷约4000公斤,无灌溉条件的稻田产量更少。旱田主要集中在棉兰老地区,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玉米平均单产每公顷只有1520公斤。菲律宾的经济作物主要有椰子、甘蔗、菠萝、芒果等热带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