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本校的教学管理,规范我校的教学工作,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此规定。
一、备课的意义
备课是教师准备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是上好课的基础,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如果课前教师对所讲内容达不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各方面的情况没有充分的准备,仓促上阵,课堂效果是不可能好的,所以说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
二、备课的方式
实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教师必须进行集体备课(有2人以上组成的备课组),集体备课每周不得少于一次。备课组内的每一个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案。
三、备课要求
授课教师上课前必须按照课标要求认真备课,严禁无教案上课。为了提高备课质量,使备课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特提出以下要求:
备课要有学期(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学期(全册)备课总要求
一、备课要求:
1、要吃透课标要求,熟悉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深广度,挖掘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握技能和能力要求,找准思想教育的因素,掌握本册教材在整个小学学段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学科的联系;
2、掌握本册编排体系、知识结构及各单元、各章节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中运用的授课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等。
二、备课内容:
1、教学目的: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要求。
2、教材分析:重点是对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能力点,教育因素的分析。本学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创新思维能力。
3、学情分析:分析上学期和本学期学生学习本科的基本情况,本学期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解决措施。
4、教学方法及措施:上学期教师教学方法的得与失及本学期采取的教学方法。
5、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研室统一安排的教学进度,安排所任学科的教学进度。
6、教改计划:本学期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计划措施落实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