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课程体系改革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深化教学综合改革值得研究的领域。“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具有针对性、独立性、适用性强的特点,以实现课程结构体系的优化、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终点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科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学生内在潜质的增强和学习自主性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综合改革;课程体系;平台;课程群;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3-0114-05
一、“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育教学机构为了实现各类教学层次的培养目标,通过对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合理设计,从教学内容和进度上进行的选择和安排。财政学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依托,而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要从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基本素质上符合复合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和达到的要求,又要紧密围绕财政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考虑突出专业特色及社会发展需求。从供给侧角度构建以高素质、应用型为特征的理论课程体系,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平台课程是一个基础台阶,在组建平台课程体系时,应尽可能做到课程性质相对、选修时间先后要求一致,强调课程的共性和选修的先后顺序。学生只有学习并通过该平台的所有课程考核合格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该阶段的学习后才能向更高层次学习迈进。因此,平台课程在时序上具有层次递进性。
财政学类课程体系以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应科学合理地处理基础与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平台+课程群”课程体系由4个平台和2组课程群构成,4个平台即由全校通识教育课、学科通识教育课(包括必修和选修)、专业教育课、实践教学环节4个既相互关联又逐层递进的“平台”而构成的必修课;2组课程群包括专业提高课和专业拓展课构成的选修课。
,包括政治理论课和通识文化课,共58学分。
、学科主干课程以及跨学科课程等,依据“梯度深化,有机结合”的原则设置,包括四门学科必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