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追悼词(精选5篇)
母亲追悼词 篇1
各位父老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感谢你们踏着冰凝的积雪、冒着刺骨的寒风,亲临灵前,为我们的母亲奠行。我受大哥委托,代表我全家人,向母亲的神灵致悼词。
从xx年起,母亲患脑血管病,三次住院。今年十月,母亲第三次犯病,住院后我们抱着百分之一的希望、百分之百的努力,终未挽救母亲的生命。古历20xx年腊月十七日巳时(10点30分),母亲永远告别了父亲和儿女,撒手西去,享年六十六岁。
母亲生于古历x年十一月十七日。幼年家境贫寒,衣食不保。经家祖父与外祖父握手相约,母亲与父亲订了娃娃亲。一二年春荒,家祖父去外祖父家说:“我家的人,我领走!”十二岁的母亲被家祖父领回抚养。夏收之后,母亲又被大舅父送到杏树凹家中,安然度过了饥寒交迫的秋冬。一六年春,家中迁盖新房,懂事的母亲与已过世的姑母、南坡大伯母一道绕着锅台,忙前忙后,受到村人好评。一七年,十七岁的母亲与父亲结婚。不久,家祖父即将柜上钥匙交给母亲,说:“这个家你来当!”从此,母亲成了张门的女顶梁柱。一八年,母亲生下我大哥。此后,母亲相继生下我二哥、我大姐、我和我大妹、我小妹。可以说,母亲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无偿地奉献给了自己的儿女。一九七四年、一九七五年,家族亲戚多灾多难。我们的祖父母、外祖母、小姨母相继告别人间。这一连串的变故,给了母亲精神以沉重的打击。随着儿女的长成,母亲的身心健康才日渐恢复。一九八六年,母亲随父亲农转非。此后,长期住在县城,大妹一直伺候在侧,直到终老,又回到故里杏树凹村。
母亲前半生的劳苦,超出了常人的想象。那是低标准的年代,父亲常年在外工作,祖父母俱已年迈,全家千斤重担落在了十七八岁的母亲身上。那年月,家家靠工分吃饭,家中就母亲一个女劳力,一年到头,多半的日子要带着沉重身子去上工。放工回家,既要伺候祖父母,又要经管一群嗷嗷待哺的儿女。猪在叫,羊在叫,家里家外、灶前灶后,都是干不完的活。到地里上粪,到沟里担水,到稠水河磨面,给猪割草,给羊垫圈。一有空闲就织布,天天深夜要纺线。嗡嗡的纺线声把我们送入梦乡,咔嚓的织布声又把我们从梦乡惊醒。我们家是缺粮户,为了补贴一家老小的口粮,母亲冒着打击投倒把活动的政治风险,把辛苦织成的布偷偷拿到集镇上卖黑市,被...
致母亲的追悼词十篇
致母亲的追悼词 篇1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街坊邻居:
你们好!(鞠躬)
恳请大家能给我一点时间来让我表达一下对大家的感激和对母亲的哀悼之情。
感谢你们今天来为母亲送行!母亲虽然走了,但围绕在母亲身边的无数关爱和支持却令我不能忘怀,万分感激!
在此我感谢荆州三医普外科、农场医院领导及全体医护人员在母亲患病期间给予的精心治疗和无私的帮助!(鞠躬)
感谢各位乡亲邻里们,母亲生前的朋友、同事们、妹妹妹夫及我的朋友同事们,感谢你们在母亲生病期间给予的亲人般的关爱和帮助!(鞠躬)
感谢所有前来吊唁母亲的单位、长辈、亲人、朋友、同事们,劳你们费心了(鞠躬)
感谢帮忙处理母亲丧事的各位师傅、长辈、朋友们,你们辛苦了!(鞠躬)
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在我们三个女儿及家人心中她却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女性,没有人能够替代!
母亲首先是一个好女儿。母亲的幼年时外公就牺牲在朝鲜战场,外婆因生活所迫带着母亲改嫁,但生活境况还是十分艰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母亲从小就分担起家庭的重任,帮助外婆照护弟弟妹妹们,苦难的童年锻造了母亲坚韧的个性。母亲成家后(从汉川远嫁到农场),虽不能在外婆身边尽孝,但常常牵挂,时时探望,对外婆关怀备至。母亲走时唯一的遗憾就是未能完成她作为女儿的孝道,她先外婆而去了!
母亲也是个好妻子。母亲成家后跟随父亲一直在农场务工,与父亲相提相携风雨同舟,特别是在父亲患病的五年期间不离不弃,一直对父亲精心照料,耐心服侍,同时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父亲虽过早的走了,但父亲应该是幸福和自豪的,因为他有一个这么贤惠能干忠实的妻子!
她更是一个好母亲。父亲87年去世后,母亲就一人挑起这个一贫如洗十分残破的家,那时我们还小,两个妹妹还在上学,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母亲没有倒下,她不是用眼泪去哀怨,而是用肩膀来承担!她用她那瘦弱的肩膀为我们三姐妹,撑起了一片天空,坚持让两个妹妹完成了学业,一直到我们都走上了工作岗位,成家立业。
母亲为了我们付出了许多:为了我们她没有再嫁,为了我们她节衣缩食,为了我们她呕心沥血,为了我们她日渐...
农村母亲追悼词(通用3篇)
农村母亲追悼词 篇1
母亲,公元1954年2月23日(农历正月二十一)生于原四川省泸县方洞乡庆丰村殷庙屋基,20xx年2月17日(甲午年农历腊月二十九)下午3时40分,于四川省泸县喻寺镇雷达村七组小山头屋基家中安然逝世,享年61岁。20xx年2月23日(乙未年正月初五)凌晨1点15分,青吹、焰火、法事等祭奠活动结束后,长子屈德文在父亲陪同下,携弟弟屈德利及众亲友,在您即将于五个小时之后安葬前,含泪跪拜于您的灵前,追思您勤劳善良的一生,告慰您的在天之灵。
1963年,9岁的您,本应是一个天真无邪,无忧无虑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年纪,您却因为时代的原因,早早离开学校,加入到像大人一样干活的行列,和大姨,您的双胞胎姐姐一起打席子。因为两姊妹聪明勤奋,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成长,成为了打席子的一把好手,水平无人能及,被公社干部推举为小老师,方圆几十里,四处指导、培训,推广成功经验。每当说起这段经历,无论是您,还是大姨,都有一种无比的自豪感,同时也有一种因为错失读书机会没有文化知识的无奈和伤感。也许这正是您后来说出那句让我感动至今的话的真正原因吧。您在我小学的时候曾经跟我说,德文,只要你能读,家里条件再差,我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
妈妈,您的一生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原谅我只记此一事以铭志。
在您的灵前,我更想抓紧时间跟您说一些我的心里话。过了今日,我们从此阴阳两隔,儿子只能对天说话,只能在梦中与您相见,只能对着您的照片无尽思念。
您是一个让儿子非常骄傲的母亲。儿子常常想,为什么我的母亲跟别人不一样,小小的身体里面充满了无限的能量;为什么我的母亲可以这样勤奋能干,即便是当个农民,也要有做状元的心;为什么我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在生活中却拥有不可思议的大智慧,总能将心比心,总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总是先人后己,无私无我。您用您的实际行动,教育儿子,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一步一步的改变命运。就像当年您和父亲通过勤奋努力,熬更守夜,把一面一面的土墙变成砖墙,把砖墙变楼房一样。在这个家里,一砖一瓦都记录了您所付出的努力,一砖一瓦都饱含了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子女的期望。通过您,我才明白,勤奋能干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超越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