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乡村干部,我参与了当地的乡村振兴工作,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对于发展乡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增强农民获得感的重要性。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在我所在的村庄,我们积极推进“三变”工程,即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农村产业转型升级,调整村庄经济结构,提高村民生产水平,促进农业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加大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修建村庄公路、排水沟、河道清淤等基础设施,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强化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增强乡村内部凝聚力和向外辐射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区分村庄特色和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发掘和挖掘村庄的文化资源,加强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得益彰。
最后,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注重农民的自我发展和增强其获得感。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建立村民自组自管的组织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产业合作社建设等,提高村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鼓励和支持农民的自我创业,挖掘和发掘农民的潜力,让乡村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乡村振兴是当前乃至未来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战略任务之一。对于我们乡村干部来说,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乡村振兴心得体会800字(精选4篇)
学习乡村振兴心得体会800字 篇1
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三农”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无法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从事农业生产的环境恶劣,就不能使农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更无法达到所谓的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建立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上。作为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也需要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是习近平同志很关心得问题,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成为政府最关注的重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
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
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这艘巨轮的领航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破浪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