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习用品。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习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另外,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练习的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习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习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班级概况: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三、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⑴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⑵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识字写字: ⑴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习惯,准确认读305个生字。 ⑵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⑶能按笔顺在四字格里书写、默写168个生字,做到书写正...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语文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3.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1.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要素的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开展体验式教学;
2.围绕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挖掘教材和生活、社会等方面的主题,开展问题情境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实践;
3.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和资源,如课堂讲授、课外阅读、课外拓展、游戏、科技手段等,开展综合性、针对性的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教学安排:
1.教学时长:每周5节课,每节课45分钟。
2.教学内容:
(1)语文常识和技能:如字音、字形、字义、标点、修辞、篇章等;
(2)阅读理解:如阅读速度、理解能力、批判性阅读等;
(3)写作能力:如基本写作技能(如命题作文、自由创作、口头表达等);
(4)文学常识:如诗、散文、小说等基本体裁的基本特点、文化内涵及相关知识;
(5)语言运用:如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语言应用技巧等。
四、评估方式:
1.考核方式:综合型考核;
2.考核内容:
(1)期中、期末考试;
(2)平时作业与表现(如作业本、课堂表现、课外拓展等);
(3)校内外有关语文竞赛、比赛、活动成绩等。
五、教学策略:
1.课前热身:通过语言游戏、竞赛等活动进行热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授课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式讲解等授课模式,增加教学趣味性和互动性;
3.课堂练习:通过单人、小组练习、互动演讲等方式,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加深语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课后作业:安排多样化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小组作业等,巩固学生知识、检验学生掌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