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鹅鸣风雨夜,人静灯花明。"——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鹅声一片云。"——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3.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4. "雨雪霏霏,江城如画,一时多少豪俊。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长安少年游,参商传首,匈奴大单于阵中掉首。骑鲸弄大斧,鬼神泣壮观。"——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5. "一片芦花渡头风,橘生淮南则为橙。报答平生未得意,逐臣芳草碧连营。"——明代杨慎《临江仙·滁州西涧》中的“鹅”即为指代作者自己的别称。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原文解析:
这首古诗作者骆宾王,描述了一只鹅的形态和动作。开头三句用三遍“鹅”来点明描写对象,以增强语感,全诗只有八个字,虽然内容简单,但意境深远。第一句“曲项向天歌”,描绘了鹅抬起脖子,向上高歌的动态,慷慨激昂;第二句“白毛浮绿水”,细致描绘了鹅身上白毛在绿水中的映衬,反射出鹅的美丽形象;第三句“红掌拨清波”,刻画了鹅走在水中,双掌拍打清波的场景。通过三句抒情的描绘,将一只普通的鹅形神兼备地展现了出来。
翻译: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色的毛浮在绿色的水上,
红色的脚掌拨动清澈的波浪。
赏析:
这首诗中形象地描绘了鹅的风姿,通过细腻的描摹,表现出鹅的美丽和雍容华贵,所以被推崇为最优美的诗句之一。作者用简短的文字却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意境,将鹅和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以一种美好的想象空间。鹅,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动物之一,其形象在文学中被多次描述,也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首诗可以说是经典之作,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善于发现美好,善于品味生活细节中的美。
《古诗中的鹅》
鹅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常见的形象,它既可以象征纯洁、高贵,也可以呈现出通达、勇敢的一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首有关鹅的古诗。
1. 清平调·其一。
《枯藤老树昏鸦》中有一句“雄鸡一声天下白,母鸡双翅海门开”,这里所提到的母鸡指的便是雁鹅类,古人常将它们与白天相联系,认为它们的存在可以让一切变得明朗。
2. 汉江临泛·其二。
唐代诗人崔颢的《汉江临泛》中有一句“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其中“空里流霜不觉飞”便是形容雁鹅在空中翱翔的美丽景象。
3. 离骚。
《离骚》中有一句“共饮长江水,同泛洛阳洛”,这个“同泛”指的是鸿雁在江水中游动,它让我们看到了鸥鹭等水鸟的场景。
4. 夜泊牛渚怀古。
唐代诗人杜甫的《夜泊牛渚怀古》中也有“潮送寒雁度,霜添秋谷思”,这里的“寒雁”指的是白鹅,为诗歌增添了柔美的意境。
以上就是几首有关鹅的古诗,它们生动地描绘出了鹅的形象,使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于这种动物的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