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专题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31篇)
《榜样》专题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1
看了《榜样6》后,我得到了一些感悟。
张桂梅,像一团火、一盏灯、一颗星,燃烧着、闪烁着、散发出爱的光芒,向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播撒希望的种子,引领她们走出大山。在她身上,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勇担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她以自己的行动和忠诚诠释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展现了新时期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仁心大爱和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一个心愿: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
60岁后,能够干什么?
多数人是退休回家,含饴弄孙,悠闲自适。但在张桂梅眼中,60岁则是焕发生机活力的又一个起点,培养山区贫困家庭女学生的“第二春”
“我一定要让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今年62岁的张桂梅激情满怀地向记者“规划”着未来。
随着年岁的增长,张桂梅非但没有放缓将贫困山区女学生带出大山的节奏,反而增加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
“每天5点半起床的张老师,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教师韦堂云说,每天早上,叫完学生集合后,张老师回到办公室一边啃馒头一边开始处理日常事务,等忙完手里的活,她还要去各个教室检查,常常没有一个完整的早餐时间。
很多人问张桂梅,华坪女子高中建校以来,你已经帮助了1500多名山区贫困学子走出大山,还把自己获得的'70多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丽江华坪女子高中也连续10年获得了丽江市高考综合第一的好成绩,如今都这把年纪了,有必要这么拼吗?
“我没时间了,多抢一点时间,多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是多作一份贡献,特别是要培养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张桂梅说。
身体本就不好,还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张桂梅全身时常疼得动不了,可她却瞒着所有人,吃点止痛药,稍好一些,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今年3月,张桂梅再一次住院。医生要求静养。这对视时间如生命的张桂梅来说,简直和病痛一样难受:“静养,把我照顾管理学生的权利都夺走了,这样干待着,太浪费时间!”
好不容易熬过了3天3夜,张桂梅稍微缓过劲来,没等...
本次节目邀请的榜样来自各行各业,有航天英雄、基层干部、一线工人、乡村教师、体育健儿、科研专家、公安民警及贫困地区医生等,他们各自的人生道路并不相同,他们所扎根奋斗的领域也并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共产党员,就是党的二十大代表,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观看《榜样7》专题节目观后感,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观看《榜样7》专题节目观后感1
学习了路生梅的事迹,认真学习她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政治品格;学习她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努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信念如磐、初心如故,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更应从自己做起,从此刻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坚守初心,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观看《榜样7》专题节目观后感2
终身学习,才不会落后于时代。3月25日在我园党支部的组织下共同观看了《榜样7》通过观看《榜样7》,让我们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生动的例子,也让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可以学习的标杆。
73岁的焊接领域“领军人”艾爱国同志,本该早已退休,但是他始终“把焊接视为乐趣,对工作充满热爱”所以被研究所返聘,工作期间,他凭借着扎实的焊接功底和不断创新的焊接技术,为祖国的焊接工程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
这样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同样,这样的榜样也能让奋进的人更加坚定于自己的事业。
观看《榜样7》专题节目观后感3
观看央视一套的《榜样》,让我感触很深。河南省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的张玉滚校长,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就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理想信念坚如磐石。
我认为张玉滚老师的事迹对我本人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鞭策,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