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讲述了1992年至1995年期间,蔡振华从国外回来担任主帅决心有一番作为,丁松、马文革、王涛、刘国梁、孔令辉五名运动员在蔡振华的带领下,在天津世锦赛绝地反击的故事,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观后感 电影《中国乒乓》观后感,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观后感1
大年初三,我看了一部非常有意义的电影——《中国乒兵》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九十年代初中国乒乓男队低谷时期的故事。当时,瑞典队异军突起,技术打法赶超中国。"铁腕少帅”戴指导临危受命,组建起一支备受争议的老弱病残的男乒新军。面对质疑,教练和队员们刻苦训练,历经周折,终于在1995年世乒赛上演了精彩的绝地反击,重新夺回斯韦思林杯。
我特别喜欢又帅又飒的“铁腕少帅”戴指导。他曾是一名优秀的中国男乒队员,退役之后去罗马当教练。当他看到中国男乒被瑞典队屡次压制后,毅然放弃了国外的高薪和舒适的生活,回国出任男乒主教练。戴指导不顾自己的腰伤疼痛,顶着质疑和压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带领一群热血男儿取得胜利!
当我看到队员们跑海滩、跑长城,起早贪黑地进行身训时,我想“要取得成功就得付出辛勤的汗水”特别是主力队员白民和,他的右肩拉伤,虽然他的技术已经在国内排名第一,但他仍然跟其他队员一起认真训练,在比赛时强忍着疼痛顽强地拼搏。
影片的最后是教练和男乒队员们抱着斯韦思林杯站在领奖台上,雄壮的国歌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我也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以后也要向中国男乒学习,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有一种精神叫“中国乒乓精神”,它是拼搏的、团结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中华儿女勇往直前。我推荐大家欣赏《中国乒兵》这部电影。
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观后感2
作为乒乓迷,《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完全唤醒了曾经的记忆!总是梳着光溜溜、油亮亮大背头的蔡振华教练,皮肤黝黑的马文革,个不高,肉乎乎的王涛,秘密武器,蘑菇头不爱说话的怪球手丁松,彼时...
该片讲述了1992年至1995年期间,蔡振华从国外回来担任主帅决心有一番作为,丁松、马文革、王涛、刘国梁、孔令辉五名运动员在蔡振华的带领下,在天津世锦赛绝地反击的故事,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观看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观后感 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观后感,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观后感1
提起中国乒乓,我们能想到的也许会是“马龙”、“樊振东”、“金牌”、“制霸”这些词汇,而影片副标题“绝地反击”则告诉我们,故事的讲述时间是在中国乒乓以往的那段灰暗岁月。
作为体育片题材,电影抓取了群像视角,并且围绕着以蔡振华为原型的教练(邓超饰)作为主视角切入。从邓超的视角看来,展现了很多不同于运动员为主体视角的东西,同时也回望了那段中国男乒队的特殊时光。
对手崛起、技术更迭……面临着各种压力的男乒队,该如何走出这样的泥泞关口,是电影主线要讲述的一部分内容。在这持续多年的漫漫长夜里,这位教练临危受命,不愿服输地带领着大家走出阴霾。尽管我们以经历者的角度回望过往,但还是会忍不住为他们担忧——在这么困难的时刻,他们到底是怎样“重返巅峰”的'?
这种忧虑能让我们对角色命运产生关心,除此之外,在体育片题材,一场场刺激的比赛永远能调动观众们的情绪,也能牢牢抓住大家的共情。电影也花了些笔墨展示应对比赛的过程,分析战术、训练、调整战略,各种接地气的细节让剧情也显得真实。
《中国乒乓》在比赛呈现方面,也追求着高水准比赛的对抗感。有的比赛即便你知道结果,但还是会提心吊胆地观看着整个过程,在这种状态下,一种极度紧张的悬疑效果也产生了。动作特写的镜头搭配着解说,似乎真的置身于比赛现场一样,周围的观众都看得很投入,部分镜头也会让大家忍不住叫好。
整部电影的完成度不错,观感也很可以。虽然没有经历那个年代,但这部体育片里面的那些热血和情绪,真的可以穿越时空,非常能够共情。
在年初选择这样一部影片,我觉得非常能振奋人心。我总是会被这些运动员努力拼搏的身影所打动——他们登上了巅峰,又再开始新的旅途。
我想大部分观众,在观影结束后,都能从中汲取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