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风俗心得体会(精选31篇)
端午节风俗心得体会 篇1
端午那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走到厨房正看见奶奶、奶奶和爸爸在热火朝天地不知道在做什么?
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在包粽子啊!我恍然大悟今天是端午节啊!我去洗了手,挤进奶奶和奶奶的中间,只看见一些绿绿的苇叶、黄黄的糯米、红色的豆子和一捆捆线。我寻问奶奶粽子到底怎么做?奶奶用柔和的声音说:“首先把苇叶围成一个漏斗形状,把糯米放进去,然后按住再裹起来,最后用线捆起来。看一个粽子就做好啦!”我看着奶奶的做法也随手拿起了两片苇叶开始包了,我好不容易把苇叶包成了一个漏斗形状了,我把糯米放进了皱巴巴的苇叶里。咦,为什么糯米会从下面漏出来呢?我低头一看原来底下有一个很小的洞,我轻轻地把苇叶收紧一些,可是天不从人愿苇叶破了。“唉!”我开始不耐烦了,奶奶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对我说:“宝贝,别灰心,多做几次就会了。”说着奶奶拿起叶子包了起来,看,小巧玲珑的叶子在奶奶的手中变成了一个绿油油的大粽子。我惊呆了,奶奶包粽子的速度竟然这么快。我暗暗下决定:我一定要把这粽子给包好!
经过几十次的失败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像样的粽子,不管它很难看,但是我还是很欣慰的,因为它是我经过几十次的失败才包好的。
奶奶把粽叶放在已经煮开的开水中,烧上个几分钟。我问奶奶“为什么要把粽叶放在开水中煮?”奶奶说:“等一下,包起粽子来好包一些。”奶奶又把糯米浸在水中,浸好后,奶奶在糯米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搅拌均匀。糯米好了,该新鲜的猪肉上场了,奶奶把猪肉一块一块切得特大,因为我最爱吃粽子里的肥肉。
材料准备好了,该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把准备好的材料放在桌子上,奶奶动手了,她把粽叶坛梢桓鋈角形,在三角形的底部放上一层糯米,在中间夹上一块肥肉,上面再铺上一层糯米,把多余下来的粽叶,盖上,再用线,一圈一圈的包紧再打上结,四只粽子为一串,奶奶一个小时不到就包了几十串。我看奶奶包得那么的轻松,自己也想包一个粽子,自己怎么包也包不好,奶奶在催我“快点,快点,要蒸粽子了。”我在奶奶催促下包好了一个粽子,这个粽子真是难看。哪能跟奶奶的相比呢!
开始蒸粽子了,奶奶把一个个粽子放在锅里煮。我烧火,我烧了个两个小时多,粽子虽然熟了,我烧得却像两红苹果似的,通红通...
端午节是我家乡一年中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日举行。在这个节日中,我们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和活动,这些都是代代相传的。
端午节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就是龙舟竞赛。这是一项著名的体育竞赛,它极具观赏性和竞技性,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看和参加。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在当地的河流或湖泊组织一场龙舟竞赛,许多村庄和社区都会派出自己的代表队参加竞赛。这项活动寓意着向历史传说中的爱国将领屈原致敬,他因为爱国主义精神而自杀身亡,人们用龙舟来纪念他。
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粽子是一种由糯米、肉类和各种香料制成的传统食品。它形状像三角形,通常用竹叶包裹着,味道香甜可口。人们喜欢在端午节这天制作粽子,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品尝。吃粽子也是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传说他曾在自杀前将粽子扔进汨罗江,以安抚江神。
此外,端午节还有一个寓意着辟邪的习俗——挂艾草。人们在这个节日中会将艾草绑成一束,挂在门口或窗户上。这个习俗起源于相信艾草有消灾、辟邪的作用,可以保护家庭和身体健康。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艾草可以驱逐蛇虫,保护家里的人和畜禽的安全。
最后,端午节还有一项传统活动——穿香囊。人们会在这个节日中自制香囊,里面装满了各种草药和香料,然后挂在身上或放在衣柜里。这个习俗也是为了驱邪、辟邪,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端午节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传统文化,这些习俗和活动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信仰。它们虽然历经数百年,但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