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感恩节
活动对象:幼儿园小班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认识感恩节的意义和由来。
2. 培养幼儿感恩的心理和习惯,学会感恩父母、老师和朋友。
3.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活动准备:
1.制作感恩墙和感恩卡片等。
2.准备感恩的故事书籍、音乐和视频等。
3.收集幼儿家长的感恩话语和照片。
活动过程:
活动一:感恩卡片制作
1. 给每位幼儿发放卡纸、彩笔等制作材料。
2. 让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想要感恩对象的图案和文字。
3. 老师帮助幼儿填写感恩对象和感谢的话语。
活动二:感恩墙
1. 让幼儿把自己的感恩卡片贴在感恩墙上。
2. 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和欣赏感恩墙上的卡片。
3. 让幼儿说出自己制作感恩卡片的动机和感受。
活动三:感恩故事
1. 听取感恩故事并引导幼儿进行情感分享。
2. 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经历感恩的过程。
3. 让幼儿画出故事情节和感恩对象。
活动四:感恩音乐
1. 听取感恩歌曲或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节拍舞动。
2. 引导幼儿讨论和分享感恩歌曲的感受和意义。
3. 让幼儿创作自己的感恩歌曲或音乐。
活动五:感恩家长
1. 照片展示幼儿家长感恩话语和照片。
2. 鼓励幼儿在家里自己感恩家长,并写下感恩话语。
3. 让幼儿亲手制作感恩礼物送给家长。
活动六:感恩游戏
1. 在游戏中加入感恩元素,如:感恩卡片收集、感恩物品寻找等。
2. 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感恩的力量,并引导幼儿情感分享。
3. 让幼儿体验到团结协作的快乐,并在游戏中学习感恩他人。
活动结束:
1. 回顾整个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总结和思考。
2. 提醒幼儿要有感恩的心理和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表达感恩之情。
3. 发放感恩小礼...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感恩节的意义;
2. 能够简单地表达感恩;
3. 能够模仿老师提供的感恩话语。
二、教学内容
感恩节的意义,感恩的表达方式及感恩话语。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热热气氛,让孩子们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新知
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文字、图片和讲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感恩节的由来和意义,并让孩子们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
3. 学习感恩话语
教师可以列出一些感恩话语,并向孩子们解释它们的含义。然后,让孩子们模仿老师的样子,一遍遍地练习,直到掌握为止。
4. 感恩表达
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比如制作感恩卡片、折纸、画画等等。
5. 总结
教师可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再次强调感恩的重要性。
四、教学材料
图片、文字、故事、感恩话语、纸张、颜料、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实践法、互动法。
六、教学评价
通过孩子们的表现和对感恩节的理解程度来评价课程效果。同时,评估孩子们对感恩之情的表达和表现。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幼儿们将学会以下内容:
1. 认识幼儿园周围的环境和物品;
2. 学习如何与老师和同伴交流;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
1. 认识幼儿园周围的环境和物品
教材准备:一张主题幼儿园的图片,幼儿园的照片等。
教学过程:
(1)老师向幼儿展示一张幼儿园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图片中的物品和环境。
(2)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走出教室,参观幼儿园周围的环境和物品,如花园、游乐场、操场、厕所等。在参观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和物品,并适当地提出问题鼓励幼儿进行回答。
(3)回到教室,老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设计“找一找”游戏或者“谁是最快”的游戏,以巩固幼儿对于幼儿园周围环境和物品的认识。
2. 学习如何与老师和同伴交流
教材准备:一些简单的教具,如积木、画板、笔等。
教学过程:
(1)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简单的教具,如积木、画板、笔等,让幼儿们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自由创作。
(2)老师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鼓励幼儿们互相合作,交流思想和想法,并指导幼儿们如何与老师和同伴交流。
(3)在游戏结束后,老师带领幼儿们一起进行小结,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材准备:一些简单的教具,如积木、花环、鲜花等。
教学过程:
(1)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简单的教具,如积木、花环、鲜花等,让幼儿们自由地进行拼装、编织等操作。
(2)老师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们注重细节,提高观察力,培养动手能力。
(3)在游戏结束后,老师带领幼儿们一起进行小结,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的成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幼儿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幼儿园周围的环境和物品,学会与老师和同伴交流,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