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与孩子班主任保持沟通(精选29篇)
家长如何与孩子班主任保持沟通 篇1
第一,向老师询问孩子的备考状态如何。要知道,孩子的备考状态直接说明了备考效果。在高三这样一个敏感时期,孩子的任何细小变化,老师都能感受到。而这点恰恰是父母不具备的。所以,首要的就是与任课老师沟通,了解自己的孩子有无异常举动。
第二,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心理变化。老师往往只了解学生在校这段时间的心理变化,父母往往只了解孩子晚上在家的心理变化,缺乏对孩子心理上的全面了解,所以需要父母和老师多配合,相互合作,共同疏导孩子心理。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一些具体问题和老师共同商量,采取一些必要措施。父母要主动承担孩子存在问题方面的责任,主动配合老师,因为老师和父母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把课教好,使孩子学好、考好。如果父母不和老师及时沟通,很容易凭对孩子的片面了解,提出建议或批评,那就会起到负面作用。
第三,向老师询问孩子是否有偏科现象。孩子出现偏科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一些靠平日积累才能得高分的科目,倘若在备考过程中偏科,那就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弥补。所以,父母要在孩子偏科情况刚刚出现的时候就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防偏科情况的恶化。这就需要父母积极主动配合,提供信息,主动与任课老师沟通。父母要非常巧妙而委婉地与任课老师讨论孩子的薄弱学科学习成绩下降原因,把孩子的意见转达给老师,任课老师就会比较主动地关心该生的学习,给予更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孩子的成绩可能会因此有明显提高。
家长如何与孩子班主任保持沟通 篇2
Part1相互尊重,共同教育我们的孩子
由于家长和班主任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在经历、经验、思想水平、知识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班主任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种经验、思想和知识的互补,恰恰是双方自我提高的有利因素。事实上,班主任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尊重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反过来,很多家长又能从班主任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技能和为班主任的师德精神所感动。这样,家长与班主任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
1. 耐心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和需求,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
2. 用简单的语言说话: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子。使用简单的语言更容易被孩子理解。
3. 创造友好的气氛:在交流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将谈话当作一种游戏或互相交流的机会。
4. 给予肯定的反馈:赞美孩子的努力和成就,即使是小的进步,也会让孩子感到受到重视和鼓励。
5. 使用开放性的问题:使用开放性的问题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6. 不要批评和指责:在和孩子交流中,尽量避免批评或指责孩子的行为或想法。相反,采用鼓励、引导和支持的方式,帮助孩子发现和改正错误。
7. 知道何时停止:当孩子表现出失去兴趣或情绪失控时,了解何时停止谈话,并在另一个时间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