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教诲。作为学生要懂得感恩,感激给你生命的父母,感激教育过你的师长,感激曾经帮助过你的人,感恩磨难磨砺了你的意志。成长中的学生,要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不懂得为别人的难处考虑的人是自私的,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而成功。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看世界,乘着感恩的翅膀成长翱翔。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学生现在都是家庭的中心,平时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学生要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三、活动效果和思索
经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进一步懂得了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一个人对社会、对父母、对亲朋好友,要永存感恩之情,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
在学雷锋、妇女节问候这些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感恩的实际行动,更体会到感恩他人的快乐,从而能更乐于奉献,乐于感恩。
在周末我当家开展的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等环节,通过学生用实际行动、或者给父母写一封传递爱意的信件、或者给父母亲手制作的小礼物等活动。家长们体会到了孩子们对自己浓浓的爱,孩子长大了。从许多的家长再给老师或孩子的回信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满意欣喜之情。
如:袁建耕的家长在给孩子的回信中写到:亲爱的孩子,你懂得为家人分担家庭的责任,懂得孝顺父母了,懂得改变自己身上不良行为习惯了。宋亚晨的家长再给老师的回信中这样写到:王老师,很感谢你,和你们学校,,自从进新营小学以来,爱干净了、爱学习了,觉得我的孩子懂事了长大了。谢谢你们学校的领导,谢谢你们的好的育人理念,谢谢你。而且许多家长纷纷用来电,对面交流等方式殷切的希望此类活动可以长期开展下去,也很愿意参加此类活动,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与孩子交流。看到这些我们当老师的真的感到很欣慰。
在征文活动这一环节,学生体悟到来自父母慷慨无私的爱,知道父母给他们的各种爱背后,原来都隐藏着那么多的辛酸。从而树立了学生的...
感恩教育活动,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生活幸福感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主动参与感恩活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珍惜机会的意识。
二、教学流程:
1、引入
教师可以采取放映感恩主题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先体验感恩的氛围,营造出感恩教育的氛围。
2、导入教学
教师可以分别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感恩教育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3、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例如:
1)编写感恩日记:让学生在班级内每天写一份感恩日记,记录自己当天感悟到的感恩事项,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和珍惜生活的点滴。
2)组织感恩义卖活动:让学生自愿参与义卖活动,义卖所得全部捐献给有需要的人,让学生从小建立公益意识,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3)感恩家人亲友: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制作一份感恩礼物送给家人或朋友,感恩父母、老师、朋友、祖国等人、事、物。
4、课堂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次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三、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不足,并对下一步教学进行规划和调整。
四、作业布置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例如写一份感恩信,写一篇感恩作文等,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学习和体验感恩教育的力量。
主题:感恩教育
班会目的:让学生了解感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感恩的习惯和意识。
班会内容:
一、导入环节:
老师可以通过问答、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什么是感恩?感恩的意义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感恩谁?
二、知识讲解:
1. 什么是感恩?
感恩是指对所受的恩惠或帮助表示谢意,是一种心存感激的情感表达。
2. 感恩的意义
感恩能让人心情愉悦,有益身心健康。
感恩能让人更加珍惜所拥有的,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
感恩能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感恩谁?
我们应该感恩父母、老师、朋友、家人、社会等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
三、情感教育:
老师可以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感恩的点滴,培养学生感恩的习惯和意识。
四、总结: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感恩的重要性,老师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些自己感恩的事情,并指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感恩之情。
班会延伸:
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采访等形式,了解社区内存在的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感恩教育活动中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也应该多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被认可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