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荀卿列传中,常见的句式有以下几种:
1. 主谓宾
这是最基本的句式,也是最常用的句式。主语在句首,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句末。例如:孟子见荀卿,时年已六十。
2. 反复句
反复句是指在同一句中,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或词组,起到强调效果。例如:荀卿曰:“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子来黄(孟子之字),吾心之所喜也。”
3. 并列句
并列句是指一个句子中,含有两个或以上的并列的谓语或宾语。例如:孟子闻之,心喜,进谒荀卿。
4. 倍数句
倍数句是指一个句子中,含有“三”、“两”、“双”等倍数词语。例如:夫子(孔子)三让于我,则吾不敢不受也。
5. 起承转合句
起承转合句是指一个句子中,由起始语、承接语、转折语和总结语组成,组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用于表达中心思想。例如:孟子往见荀卿,荀卿曰:“黄(孟子字),来何迟也?”孟子曰:“夫子(荀卿)以所闻见谕我。”荀卿曰:“然也。今者夫子有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6. 反问句
反问句是指在陈述句结尾,加上疑问语气的句子,用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或肯定、否定之意。例如:孟子曰:“昔者夫子(荀卿)与先生(孟子)共事于齐乎?”荀卿曰:“然。”孟子曰:“先生何时更事我?”荀卿曰:“迨今之时。”孟子曰:“与我共事于陈与蔡时,夫子(荀卿)可久留乎?”荀卿曰:“不可。”孟子曰:“今者夫子(荀卿)与先生(孟子)共事于斯,可久留乎?”荀卿曰:“可。”
7. 左宾右使句
左宾右使句是指一个句子中,以“左”、“右”、“使”等词语为主题,加上谓语或宾语,用于表示身份和位置关系。例如:孟子为齐之左师,荀卿为右师。
8. 一分为二句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一部,其中包括了许多列传,其中就有孟子荀卿列传。本文将为大家呈现这一列传的全文。
孟子者,名轲,齐人也。其先,少昊之後也。孟子之父,曰孟饴,著作佐史,受官至副邑中大夫。孟子幼聪敏,有五材之才。其父死,而母不好孟子之学,曰:“夫子之学,伯氏之道也。伯氏之道,盖闻之矣。昔者十日并出而耕者视之,则无藏焉;百日并出而耕者视之,则有藏焉。今此道虽善,不足以养子。吾将试之以汝。所以学者,非为己也,为物也。”孟子闻之,悄然而喜,曰:“是亦吾志也。”乃与母俱入居于城西门内。门内居于尊者之侧,闻六艺之师相与言曰:“善哉此女子,其子在室下,未有闻彼之声而先入于彼者也。”孟子既成,年未弱冠,为养母服丧,不入门食者三月。既服而出,于门外拜稽,问之曰:“学安所至矣?谁为我师者?”六艺之师曰:“足下尝闻夫子之言乎?‘义不辞财,而卜夜不出门,以从东家之馈;饮食不过节,而卜夜不出门,以从东家之宴。’夫子之言,世之难行者也,足下则全之。是足下学士之至者也。”孟子既归而思,终身不忘。故士有志于道者,不可以不学也。
孟子游齐,秦穆公闻之,使使以赠金帛夫子。夫子辞不受,曰:“臣之以道,不以趋利。且夫子有四君子而已矣,欲以金帛诱我,是欲使臣为贼也。请速去,无复来。”穆公大怒,使逐孟子。孟子去,至齐宣王之所,为谒者所止。宣王闻之,以为师。孟子闻宣王之善政,欲以道观之,乃曰:“闻王能听信于下,故来观政。如所闻过于所见,亡国不足惜。”乃客于齐宣王之朝,每日以政事论之,王深然之。孟子既反,以齐宣王之善政为世之美政,不忘所言于王者,谓之申之以文王之道。
荀卿者,名况,魏人也。世为魏之豪族,而荀卿以道自任,不事世俗。其为人,性至而智明,博览群籍。少年时,为魏相国召车吏,与左右之长者相对,而口数击筑,左右莫不悦。荀卿乃曰:“所击者,非筑也,而击心也。”及游吴越,吴王使荀卿为相。成王问于荀卿曰:“我闻吴越之所以为强,民之所以为多,财之所以为广者,皆在吴王。夫子何以弗为也?”荀卿曰:“吴得其长而失其短,越得其短而失其长。吴王爱士而贱民,越王爱民而贱士。士不劳而食,民劳而食不足,以此失其众。吴王爱逸而恶劳,越王爱劳而恶逸,以此失其众。吴王法一而不变,越王法随时而变,以此失其众。吴王好音乐,越王好武戏,以此失其众。此夫子所以弗为也。”成王曰:“善。”使为相国,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