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冬爷爷的礼物。
一、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冬季的特点和重要节日。
2.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理解感恩和分享的意义。
3. 学生能够动手制作礼物,并用普通话表达谢意。
二、教学内容:
1. 故事:《冬爷爷的礼物》
2. 手工制作:圣诞贺卡。
3. 语言表达:感谢、分享。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
老师介绍冬季的特征和重要节日(例如:圣诞节),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在冬季里有哪些值得我们感恩和分享的事情。
2. 讲故事:
老师讲故事《冬爷爷的礼物》,故事中讲述了主角小猫发现了冬爷爷带来的礼物,并把礼物分享给了他的小伙伴们,然后大家一起感谢冬爷爷的善意和慷慨。
3. 手工制作:
为了表达感谢和分享的意义,老师让学生动手制作圣诞贺卡,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创意来制作卡片,并在上面写下自己的祝福和感谢。
4. 语言表达:
老师教授“感谢”和“分享”这两个词语的普通话表达,并让学生练习口语表达,比如:“谢谢你的礼物”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5. 结束:
老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回顾学生们的学习收获,并强调感恩和分享的重要性。最后,老师让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圣诞贺卡,用普通话感谢周围的人,并分享自己的快乐。
四、教学评估:
1. 学生能够准确使用“感谢”和“分享”这两个词语,并用普通话表达出来。
2. 学生能够通过手工制作礼物来表达感谢和分享的意义。
3. 学生对故事和主题有深刻的理解。
4. 学生能使用普通话口语进行简单交流。
主题:冬天和礼物
目标:通过《小班冬爷爷的礼物》绘本故事,帮助幼儿了解冬天的特点、认识冬天的一些事物,懂得送礼物的意义和方法。
故事简介:小班的小朋友们受到了冬爷爷送来的礼物——一只可爱的小熊玩偶。小朋友们非常开心,他们互相分享着自己的礼物,一起玩耍、唱歌、跳舞,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冬天。
活动准备:
1. 准备《小班冬爷爷的礼物》绘本故事;
2. 准备一些与冬天相关的物品,如大衣、围巾、手套、帽子、冰刀、雪橇、雪人等,帮助幼儿了解冬天的特点和认识冬天的一些事物;
3. 准备一些小礼物,如糖果、贴纸、小玩具等,用于模拟礼物的送与收。
活动流程:
1. 导入环节
(1)通过观察物品的方式,先引导幼儿了解冬天的特点和认识冬天的一些事物。
(2)教师出示绘本《小班冬爷爷的礼物》,并简单介绍故事情节。
2. 正文环节
(1)读绘本:教师朗读绘本,并进行互动。引导幼儿通过绘本了解礼物的意义,了解送礼物的方法,并在合适的时候送出自己的礼物。
(2)模拟送礼物: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模拟礼物送与收的活动。首先,教师向幼儿发放一些小礼物,并告诉他们需要送给别人。然后,告诉幼儿们如何礼貌地送出礼物,并引导他们表达出祝福的话语。最后,教师演示如何接收礼物,并教育幼儿们要懂得感恩。
(3)互动游戏: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和冬天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幼儿参与的互动游戏,如“雪人大比拼”、“冬天里的跑步比赛”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冬天的快乐和难忘的时刻。
3. 结束环节
(1)回顾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上面所学的内容,强调送礼物的意义和方法。
(2)点评表扬: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多地关注别人的需要,学会送礼物。
(3)结束语:教师告诉幼儿,这个冬天我们度过了难忘而快乐的时光,期待着下一个冬天的到来。
教学反思:
幼儿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不仅能够了解冬天的特点和认识冬天的事物,还能够懂得送礼物的意义和方法,这对于幼儿的心理...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以冬爷爷的礼物为例。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冬季的特点和自然变化。
2. 通过听说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3. 通过制作手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
1. 冬爷爷的礼物故事卡片。
2. 树枝、红色纸、棉花、胶水等制作手工材料。
3. 彩虹板书、毛绒玩具等道具。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 用彩虹板书引导幼儿了解“冬”的特点,如天气变冷、雪花飞舞、冬眠的动物等。
2. 呈现:给孩子讲述冬爷爷的故事,让他们了解冬季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礼物。
3. 听说活动:
(1)听故事: 给孩子播放冬爷爷的礼物故事录音,要求他们认真听并回答问题。
(2)说故事: 请孩子讲述冬爷爷的礼物故事。
(3)配对活动:将故事卡片的图片分发给幼儿,让他们找到相应的文字卡片。
4. 制作手工:教师向孩子演示如何用树枝和棉花,制作冬爷爷的礼物——小鸟巢。
5. 课堂总结:向幼儿讲解冬爷爷的故事中所描绘的自然变化,并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
1. 故事导入法。
2. 听说配对法。
3. 制作手工法。
4. 提问互动法。
五、教学评价:
1. 在听说活动中,幼儿是否配合并积极参与?
2. 在制作手工过程中,幼儿是否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