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加法的意义和性质;
2.能够用加法口诀计算简单的加法算式;
3.能够应用加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小班数学教材、小熊请客学案、小熊请客图片、小熊请客物品等。
2.班级中准备好学生每人一本小班数学教材,数学工具如计算器、白板、黑板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小熊请客照片展示,询问学生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小熊请客,它请了多少个朋友呢?”“我们该如何算出来呢?”让学生猜测小熊请了多少个朋友。
2.讲解(10分钟)
通过小熊请客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小熊请客的场景,然后讲解加法的概念和意义,利用具体的实物教学,让学生了解加法的运算规律和性质。
3.操作练习(20分钟)
(1)教师出示小熊请客的物品并让学生数一数,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物品,如两只糖果加一只水果等,然后让学生口算计算结果。
(2)教师写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算式中的数字,利用加法口诀口算计算结果。
(3)教师出示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出应该用加法来解决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4.总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检查学生对加法的掌握情况。同时提醒学生记住加法口诀。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实物的使用和生活实际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更加生动地学习加法的概念和用法,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练习环节中,我们注意让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掌握加法的口诀和运算规律,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地应用加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本次教学主题为《小熊请客》,针对小班语言教育进行设计。通过讲故事、唱歌、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学会邀请和拒绝、礼貌用语等基本社交礼仪,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技巧。
一、教学准备
1.教具:《小熊请客》故事书、趣味椅子、幼儿园小朋友
2.教学环境:教室内摆放椅子,保持整洁、安全的环境。
二、教学过程
1.故事时间
a.老师向幼儿讲述《小熊请客》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b.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唱《小熊请客》的歌曲。
2.游戏时间
a.老师示范邀请小朋友坐在趣味椅子上,然后自己坐下,开始聊天。
b.幼儿一起玩“小熊请客”游戏,模拟邀请和拒绝的情景,练习礼貌用语。
3.情景练习
a.教师设置情境,让幼儿模拟邀请别人吃饭、玩游戏等情景,学会礼貌用语和交往技巧。
b.让幼儿自由发挥,互相邀请、玩耍、交流。
三、教学反思
1. 教学收获
通过《小熊请客》这个主题,孩子们学会了邀请别人、接受邀请、礼貌用语等基本的社交礼仪,并练习了交往技巧,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不足
需要更多地引导幼儿进入情景练习中,让他们在实际交往中体验和应用,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3. 教学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情境化、亲身体验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和实践,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社交礼仪和交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