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病历范例1。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35岁。
主诉:腹痛、腹泻。
现病史:
患者于一周前出现腹痛、腹泻,每日排便4-5次,粪便呈黄色、稀水状,未见血、脓等异常情况,伴有食欲不振、口干咽燥、腰酸腿软等症状,无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曾自行服用感冒药及消炎药,症状并未改善。
既往史:
患者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
个人史:
患者平时饮食正常,生活规律,无饮酒、抽烟等不良习惯。
体格检查:
腹部无明显压痛,肝脾未扪及,肠鸣音亢进。
中医四诊:
问诊:每日排便4-5次,粪便呈黄色、稀水状,伴有食欲不振、口干咽燥、腰酸腿软等症状。
观察:患者神色正常、口唇干燥,苔黄腻,脉细数。
闻声:腹部肠鸣音亢进。
切诊:腹部无明显压痛,肝脾未扪及。
诊断:
中医证候:脾胃虚弱证。
西医诊断:腹泻。
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加减,加茯苓、白术、黄芪、党参、炙甘草等药物,一日3剂,连服7日。
饮食调理,忌辛辣、油腻食物,适量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
随访计划:
预计2天后随访,观察症状改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内科门诊病历范文模板,中医内科完整病历范本。
主诉:患者X,女,40岁,自述多年来经常出现头晕、乏力、心悸、失眠等不适症状,近期因情绪波动加剧,头晕加重,精神疲惫,求中医帮助。
病史:患者体质较虚弱,曾长期服用安眠药物,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没有明显的过敏、遗传、外伤、手术等病史。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分析:患者情志不畅,气血两虚,心神失守,导致心脉失养,故出现头晕、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状。舌脉证皆为气血不足所致。
治疗原则:补气养血,安神定志。
方药组成:归脾丸加减。
处方: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2g,枸杞子10g,麦冬10g,淮山药10g,天麻10g,菖蒲10g,龙眼肉10g,川芎10g,桂枝6g,当归6g,五味子6g,熟地黄10g,陈皮6g。
服用方法:每日3次,水煎服。
随访观察:患者连续服用中药7天后,精神状态好转,头晕等不适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按方治疗,加强功能锻炼,进一步调整情绪,定期复查。
总结:中医内科治疗以辨证施治,因人而异,严格控制方剂的组成和用量,结合饮食、心理及生活方式调节,以达到治疗与预防的目的。